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今年异常火爆。不少作品频繁创出天价,成交纪录不断刷新。其中吴冠中作品《狮子林》更是以1.15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新纪录和吴冠中个人作品拍卖纪录。随着夏、秋两季拍卖会已排上时刻表,素有艺术品市场风向标之称的拍卖公司众口一词:爆发后的当代艺术品有望持续发力,迎来新一轮高涨。然而业内专家警示,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尚需“小火慢工”,培育和沉淀稳健的收藏市场。 国际藏家“好奇”入场 当代艺术市场沉寂多年 早在今年春拍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可以说一直处于“沉寂”状态。 “现在看来,当代艺术是艺术品市场一个不可或缺的门类,但在最初的市场里并没有细分出"当代艺术"这一领域,更不用说中国当代艺术了。”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分析中心研究员马学东介绍。最早介入当代艺术品拍卖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也仅仅将中国当代艺术纳入“亚洲当代艺术”板块,该板块包含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诸多国家。 早在1993年,佳士得最早举办中国当代油画专场拍卖。其中便出现陈逸飞的《黄河颂》,以及刘晓东和于红等人的作品。“而此时国内的拍卖公司大都还没有成立,即便早期成立的拍卖公司如嘉德、朵云轩等也都处于摸索阶段。那时候,当代艺术叫做"中国油画和雕塑",是冷门中的冷门。”此后,从1993-2005年秋拍,十余年间当代艺术一直不温不火,但马学东认为,这也不能算是领域沉寂,因为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其实是与市场发展有一定程度同步性的。 目前所提的“当代艺术”概念,学术界通常指的是“85美术新潮”之后的作品,“而国内到1993年才出现了拍卖公司,对比两个时间不难发现,当时很多艺术家都还没有市场概念”。马学东表示。 相对于国内的“波澜不惊”,国际市场对当代艺术的关注明显要抢先一拍。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品引起国际收藏关注,最早的藏家是驻北京的外国使馆的官员和外国公司的首席代表。而他们的目的往往是好奇,或者为自己在中国的工作留个纪念。其中就有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发展的前瑞士驻华大使乌利·西克。进入2000年以后,海外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进入一个“专业化”时期,即开始出现专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收藏家,其中,以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最为盛名。马学东认为,相比国内藏家,海外的收藏家了解国际艺术状况的机会比较多,愿望也比较强烈,对价值判断的准确性也就比较高。 |